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花漾少女ALOHA!日本催淚電影《扶桑花女孩》

你 親愛的人兒喲 再見 我依然愛你
我身上 在我心底 留著你的微笑 在我的唇邊
擦去眼淚,說聲我愛你,親愛的人兒喲....

其中,我最喜歡的兩場戲,就是跟這手語歌有關的畫面。

第一次,東京來的舞蹈老師說,舞蹈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它的意義,就像手語一樣。於是她輕輕揮搖著雙手,將歌詞化為動作一句一句教給那些純樸又羨幕的女孩...

最後一次,老師坐火車上的對面車位是想故意避開追來的學生女孩。女孩們站在月台上一樣輕輕柔柔的揮搖雙手,聽不見音樂,用這歌詞手語催下老師的眼淚和腳步...

一部很棒的日本電影《扶桑花女孩》。簡直就是催淚劇。松雪泰子,倉井優,豐川悅司和其他演員,在咖啡色復古的真實故事電影裡,卯盡全力的詮釋那年代又失措又想堅持的城鎮小民。難怪一舉拿下日本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劇本.女配角4項大獎。我個人覺得值得花錢買票進電影院看。在台灣《扶桑花女孩》有很積極的宣傳手法。

雖然電影好看,但哭過之後的冷靜,會自覺為何不是台灣自己的電影,遺憾越來越大。

故事情節其實還蠻簡單,就是礦坑小鎮的沒落,想轉變自己家鄉而奮鬥的劇情,但電影在細微觀察下,是部大製作砸錢不手軟的電影,別以為昏黃色系就是小成本浪漫喔!這樣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我想在很多國家都有。我記得小時候看國片很多抗戰片也催淚,我不是特別喜歡那種題材,但經過數十年想想,唯一讓我可以清楚的事,大場面的戲太花錢吧!拍攝經費和人總是最頭痛的問題。我不贊同錢會扼殺創意這樣的解釋,但是沒錢沒人的確有遺憾。

同樣礦坑的電影,同樣勵志的電影,日本歐美電影肯花錢。就《扶桑花女孩》來說,舞蹈老師在教室交手語編舞的戲,人不多但動作一出感人,最後這些女孩各地巡迴演出和最後一場夏威夷中心舞台表演的戲,每一站的佈置和觀眾,壓軸那滿山滿谷的歡聲雷動,就像女主角媽媽躲在人群中的一幕,鐵定比拍著她孤獨一人時,來得逼出眼淚。

那種場面的氣勢才是台灣電影現在看不到的感動。台灣電影有默默耕耘的人,近來也越來越多人看。但小成本的療傷系電影和所謂大成本的商業恐怖電影都有台灣的細心和潛力,但是大螢幕上如果有更多的人,我會覺得更貼近真實的生活,那種就是轉眼你我之間,有著共同苦難相與的接點。

儘管電影是可以夢想起飛的事業,但只有身邊有一個和自己一樣處境的,一樣堅持,一樣奮鬥和難過的人,才是敲到內心最深最痛的位置。

你看電視看電影會哭嗎!有一種是流下旁觀著的眼淚覺得心疼,有一種是根本淚流不止,哭到自己心痛。只要再一談到還會淚擁上來。

就像《扶桑花女孩》,台上熱舞過後,輕快的節奏驟停,畫面緩慢轉過每個人的臉,享受如雷掌聲同時,眼淚是流盡這些日子以來的委屈和不安。但陪著掉淚和心動的,一定還有正在看電影的你。

電影最後寫著;昭和40年福島縣,10年後的1976年,常盤煤礦徹底關閉,4400餘人被解雇,1966-2006的40年間,總計有318位扶桑女孩登台表演,劇中主角平山圓雖然已經70歲,卻仍然在這東北的夏威夷辛勤耕耘著。

台灣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真心期盼台灣電影有一天也可以電影上映時打出這樣的票房介紹--真實故事改編,百萬人感動落淚。

銀川影城的荒涼和衝突《火舞黃沙》

港劇《火舞黃沙》在網路上的收視評價非常兩極化,我想也許這樣結果,也算一部特別受矚目的電視劇。反正電視節目就是如此,要的只是知名度,是好的是壞的,總之都有人認識就好。

銀川市是中國大陸寧夏有名的沙漠古城。目前聽說交通還方便,而且人煙原本稀少的塞上古城據說漸漸發展為工業重鎮。《火舞黃沙》在距離市區一個多小時的銀川影城拍攝。這部電視劇的最後一集有將劇情帶到現代場景,年老的女主角跟著旅行團回到這個她年輕風雨愛恨的舊地重遊,編寫的是這城鎮也已經沒落,真的就成一座影城,拉長景一看,拍攝地不大,但是週遭真的就是黃沙遍地,綿延不斷。

這算港劇《火舞黃沙》一個蠻重要的特色,想像而知也是最辛苦的拍攝。觀眾的胃口其實很難養的,哈哈,尤其看慣驚險刺激,愛恨交織或瘋狂喜劇,這種集集沙漠塵土,戲火慢燉的大場戲,真要有點耐心看。

其實,我還是會為編劇拍手。《火舞黃沙》只是演個黃土沙漠上小鎮,閰宋兩姓家族的恩怨情仇,但是還蠻吸引我的注意力。

一是通通大卡司的演技派演員。演古裝戲比較含蓄內斂,看眼神看性格,就算裝扮再怎樣漂亮也比較不會差開觀眾對演技的關注。何況沙漠的戲沒啥外型比美,男生都是背心裸露雙臂,女生外出一頭巾蓋住只露雙眼,所已很拼演技功力的。

二是劇情主線簡單,但勾心鬥角暗潮洶湧。身在豪放沙漠,心細如塵。就像突來風沙遍野,動不動都是陷阱。基本上我覺得還算精彩。我還喜歡劇中人物的名字,覺得非常有意思。焦玉.萬曦.朗月.春分.東曉.釐貴...肯定有設計過,感覺增添這戲的質感。

要在這樣惡劣的黃土中拍戲,對劇組和演員都是又累又熱的經驗吧!聽說銀川日長夜短,要不是看電視,我想不知有無機會去那種沙漠地方觀光旅遊一下,可是想來就有點荒涼悽慘。每次看劇中人在沙塵上奔跑,上坡下坡,挖井取水,就會自己感念現代生活的美好和清涼,我說真的。

有機會,還是可以看看港劇《火舞黃沙》。有製作煙火廠的主角家,所以可以看到施放煙火的古城夜景;有打超大陀螺的市井遊戲,壯觀有趣;有看到戲中間才知道男主角十幾年耳聾全靠讀唇解意,看到戲中間所有女主角個個性格大挪移.......

香港電影《父子》窮途末路就沒有父愛?

我很久沒有看港片新電影,大概自從《無間道》以後吧!找不到港片中可以感動的感覺,轉而重新看港劇來得心動一點。

《父子》這部電影,因為那個小兒子吳景滔一直拿電影獎而注意到。其實我蠻不贊成給年紀小的小孩太多獎,總覺得小孩的人生經驗好像不該可以溶解成劇中的角色,小孩的角色要感人,大人抓刀編劇的力道要夠,我是這樣想,小孩演出就像被捏陶一樣,漸漸慢慢在塑造成型,跟帥不帥可不可愛好像沒有直接影響劇情的關係。

然後我看完《父子》,失望比較多。爸爸跟小孩的親情抓不到,爸爸跟小孩的背叛也模糊,難道編劇導演是要觀眾這樣模擬兩可的懷疑?

郭富城第一次電影演父親,很粗魯很隨性,這樣的角色大該因為他是帥哥所以艱難,如果他不帥,我想有一拖拉庫硬底演員可以勝任。吳景滔也算小帥哥,台詞其實不多,站那兒就引人注意,白白淨淨,說真的,電影界近年來童星戲好少,要找有表現的也難。

《父子》很可惡的是,明明漂亮媽媽離開後期待爸爸和小孩的互動,但是輕描淡寫,讓我看不出爸爸有為自己的小孩想努力點什麼,所以別想在這部片中找到父愛的關懷。窮途末路下,爸爸要小孩去偷東西的戲,小孩被逮,爸爸不管的戲,對觀眾來說應該都是當頭棒喝,電影宣傳寫了一堆好像親子間掙扎的廣告詞,原來看來都不是這樣一回事。

直覺上,電影在說,父子親情原來可以這樣薄弱。

也許推薦當了爸爸和還沒當爸爸的都要看,怎樣才能當個有志氣的父親。

要不是後來看西片《當幸福來敲門》父子親情深重,對人生真有錯愕感。平常報紙社會版新聞看多,也知道不是每個爸爸都愛小孩,但大部分都是重感情不會表達的父愛吧!所以如果要演這樣反面意義深刻的電影,我想演個電視單元劇就OK,要花錢上電影院看《父子》,我感覺有點怪。
當然帥哥演到這樣頹廢被罵,和螢光幕上的靦腆形象完全不同,對郭富城的用功應該可以鼓掌的。